明朝时代》是2009年Webgame史诗巨作,是角色扮演、策略、冒险等多种游戏模式的结合。整个游戏以大明王朝为背景,复古的人物造型、地大物博的中国地图,丰富的游戏系统和新颖的游戏设定,无需下载客户端,打开网页,就能开始明朝之旅
    客服电话:400-889-0606
    值班客服:QQ:997516859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充值客服:QQ:279432888
    客服邮箱:kf@snsfun.com
    客服论坛:点此进入>>>
    密码找回:点此进入>>>
    修改密码:点此进入>>>
    客服时间:7x24小时服务
    乐趣网官方微博乐趣网腾讯官方微博
    明朝时代玩家QQ群
    明朝时代群①:95191772
    首页 > 明朝时代 > 游戏攻略 > 明朝时代:强悍特种部队火炮兵
    明朝时代:强悍特种部队火炮兵
    发布时间:2010-08-24 09:28:15

      明朝的火器其实发展水平其实是比较先进的,在明初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火器的威力已经初显光芒了。至于为什么后来会严重落后于国外,那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尤其是碰到一些愚昧或傲慢的君主以及臣子。

      举一个曾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例子吧——乾隆年间,英国使臣向大清“进贡”一些火器,并申请要求向皇帝展示,结果,清朝大臣福康安看到这份申请后不屑的说:想来这些蛮子的火器也不足为奇。然后就把那些火器扔仓库,并把那些英国人随手打发了。后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居然发现在皇宫的某个仓库中还有这些“古董”。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时代》中,火炮兵的攻击时最强的,而且善于克制步兵、骑兵,容易被弓兵、游侠克制。

      那么我来解释一下这套系统的理论基础(以真实战斗来分析)。

      一、善于克制步兵、骑兵——首先,火炮的攻击范围要远大于弓箭,能使步兵和骑兵部队在未到达我方阵地时就能被打到;其次,火炮是一种火器,它不仅有杀伤力,还有一点就是它有恐吓力,对士兵,特别是士兵的坐骑——马,很容易被惊吓,一旦一匹马惊吓,旁边的马也会受牵连,这样就使步兵和骑兵部队惊乱败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火炮的杀伤力是最强的,它是属于1对N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那个时代),谁占有更多、更先进的火器,谁就更有可能在战争中获胜。

      二、容易被弓兵、游侠克制——首先,火炮的一个弱点是,它打完一次后需要时间来装炮弹,也就是无法实现连续进攻(在当时的水平),因此,相较而言,弓箭兵的连续性就好的多了,同样作为是远程攻击部队,弓箭兵能在火器部队换弹药时进行攻击,从而进行克制;其次,游侠兵这个称呼在明朝不是真实存在的。

      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看做是“敢死队”或者是“功夫高强的武林人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不怕死或者武功高强的人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应该能靠近火炮部队,在近距离对火炮兵本人进行攻击,这样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谕的。


      在《明朝时代》中,火炮将领是最受欢迎的将领,因为他(她)的高攻击力,对于人民币玩家而言,4炮2步的配置也是最为经典的一款,然而,我们应当认真的学好兵种相克的原理,切不可打什么都用炮兵,或者只用一种阵型。以下是兵种相克列表——

      骑兵:善于克制弓兵、步兵。被克制兵种:游侠、炮兵;

      步兵:善于克制游侠、弓兵。被克制兵种:骑兵、炮兵;

      弓兵:善于克制游侠、炮兵。被克制兵种:步兵、骑兵;

      炮兵:善于克制步兵、骑兵。被克制兵种:弓兵、游侠;

      游侠:善于克制骑兵、炮兵。被克制兵种:步兵、弓兵;

       如果充分发展火炮兵,那么明朝的强盛将空前绝后,在《明朝时代》更是见证了火炮兵的威力。
     

     

    乐趣网 明朝时代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mcsd/

    乐趣网 网页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明朝时代


    上一篇:《明朝时代》移民完整攻略  
    下一篇:明朝时代:108关冲锋攻略

    明朝时代是网页游戏的大革命,它有着崭新的游戏形式,动听的音乐,创新的玩法,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来到明朝,体验明朝时代将领的风采吧 --- 明朝时代官网欢迎您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乐趣网 乐趣网网页游戏 卧龙吟 葵花宝典 梦回江湖 女巫之刃 木叶传说 斩龙传奇 龙破九天 百战天下 武易 神曲 傲世天地 斗破苍穹 神仙道
    All Rights Reserved 乐趣网 明朝时代 版权所有 浙B2-20080176号 浙网文【2011】0471-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