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阅仙剑系列的资料的时候,忽然发现仙剑奇侠传的官方英文译名竟然是:Chinese Paladin。何谓Paladin?其实只要相对于我们汉语的词汇“大侠”,就可以知道Paladin也就是圣骑士的意思。
在西方的词汇里,原先是没有“大侠”这个概念的。他们的历史文化衍生出来的,一般都是英雄,或者骑士,就好像相对于日本的武士一样。仙剑奇侠传翻译成Chinese Paladin还是非常确切的。
paladin的现代含义是:淡薄名利、安贫乐道、除暴安良、慷慨施舍、行侠仗义,以维护正义与公正、庇护弱者(寡妇、孤儿和老人)、对抗强暴、守护人民为己任的理想、行为和人。现代汉语中最接近的词是——“侠”。该词多出现于西方奇幻作品和游戏中,早期翻译时将之译为“游侠”还算是准确的,而在“龙与地下城”系列这一所有奇幻类作品与游戏的鼻祖中,制作人员把paladin角色塑造为身着重甲、使用神术(治疗、驱邪)、有强烈近乎狂热宗教信仰的僧兵之后,翻译人员似乎想当然的、有意识将之与圣殿骑士“Knights Templar”一词混淆了,翻译成了“圣骑士”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词,当然这样更酷。以下我们来清理界定一下:knight=“骑士”将knight翻译成骑士也算是准确的,knight是个头衔,一个阶级,相当于日本的“武士”,所以尽量不要将“骑士”与“骑兵”混为一谈,下了马或是干脆买不起马的骑士还是骑士,骑士成为贵族重骑兵是欧洲中古战场重骑兵战术发展主流的产物。当然若你一定要将两者混淆来用也没人会反驳,因为中后期的knights就是贵族重骑兵,而英语中也特别为失去战马或者买不起战马的骑士发明了一个新词组—“Foot Knights”。Knights Templar=圣殿骑士,十字军东征时期三大骑士团中最著名的一个。Templar,Knights Templar的引申词,武装修士、基督教僧兵的统称,大多数时候特指圣殿骑士,将其译为“圣堂武士”将是贴切的译法。
Paladin,欧洲中世纪的侠客。最早关于圣骑士的传说来自《罗兰之歌》,指跟随查理大帝征战四方的近侍和近卫部队。“12圣骑士”中“12”这个数字取自基督教12门徒,并不单纯指具体的12位武士。后世广为流传的12圣骑士为:勇者罗兰,勇者蒙特班,罗兰的远亲莱拿多,大主教托宾,魔法师马拉吉吉,丹麦王子奥吉尔,不列坦尼国王所罗门,闻名遐迩的英格兰美男子艾斯托佛,法兰利亚公爵那摩,弗罗雷斯马特,斐兰巴拉斯,背叛者加尼隆。罗马教皇加冕查理大帝后,这十二名武士也自然而然地荣升为“神的侍者”,成为“圣骑士”的代名词。其实,查理曼手下的这十二名武士尚不能被称为骑士,因为他们所秉承的依然是蛮族人的战斗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骑士是从公元八世纪下半期、欧洲进入封建时代以后开始的。由于封建君主的武士必须装备齐全,拥有良好的坐骑和一定数量的随从,因此要有经济上的支持,于是那些大贵族便通过向武圣骑士形象士分封土地,既满足了他们对土地这一中世纪最重要的财产形式的要求,也使他们成为大贵族的附庸。越来越多的武士在对土地财产的追求下,渐渐形成了一个附庸于大贵族的特定阶层——骑士阶层。虔诚的宗教美德,扶弱济贫的道德精神,以及原来那种武士的荣誉、忠诚和勇敢的品质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或骑士理想。它是中世纪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最高标准和完美榜样。
圣骑士并非只在游戏中出现.在十字军的时代还形成了一种与神圣节制的基督徒骑士理想相反、也与北方野蛮的英雄主义相距甚远的世俗骑士理想,其特征是爱情崇拜和礼节崇拜,表现为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世俗骑士源于西班牙穆斯林社会,流行于法国南方世界,在这些骑士的眼中,爱情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不掺杂任何肉欲的神圣的感情,由此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
于是,武士的忠诚、基督教的谦恭、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无暇的爱情,成为每个骑士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基督教骑士制的理想一直保持着它对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对西方伦理标准的影响。”他们是力量与正义的象征。
乐趣网 飘渺仙剑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pmxj/
乐趣网 网页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飘渺仙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