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维护时间:
    每周一上午9:00-11:00
    射雕传是一款纯武侠类角色扮演游戏,以宋金时期武林纷争英雄辈出为大背景,古代恢弘场景让你尽情享受穿越所带来的刺激体验和快乐!
    客服电话:400-889-0606
    值班客服:QQ:997516859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充值客服:QQ:279432888
    客服邮箱:sdz@snsfun.com
    客服论坛:点此进入>>>
    密码找回:点此进入>>>
    修改密码:点此进入>>>
    客服时间:7x24小时服务
    乐趣网官方微博乐趣网腾讯官方微博
    射雕传玩家QQ群
    射雕传群①:105937683
    首页 > 射雕传 > 玩家杂谈 > 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 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为“南帝”,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

     

    人物简介

    一灯大师,原名段智兴,大理皇爷。老顽童周伯通当初跟王重阳一起来大理拜访段皇爷,周伯通年少风流,与段皇爷妃子刘贵妃,即刘瑛(《神雕侠侣》里面居住在黑龙潭的瑛姑)日久生情,做下风流之事,后被段皇爷发觉。但一来两人是真心相爱,二来老顽童比较天真不是出于恶意,再者段皇爷虽然喜欢瑛姑,但也不是心胸狭窄的人,而且刘贵妃只是他其中一个较喜欢的妃子,所以便是不了了之。周伯通离开大理后刘贵妃便有了其的孩子,后铁掌水上飘裘千仞以为这个儿子是段皇爷的,于是一掌打成致命伤,认为段皇爷一定会耗尽功力救这个孩子,裘千仞就可以乘虚而入将其打败。但裘千仞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不是段皇爷的,而是周伯通和刘贵妃的。段皇爷没有出手相救一致孩子死亡。后来段皇爷自感愧对刘瑛和周伯通,出家为僧,法号一灯大师。

     

    人物经历

    在第三十四回中,杨过带着郭襄来到黑沼寻找灵狐,看见一灯带着生命垂危的慈恩,即裘千仞,求见瑛姑。他们希望在裘千仞临死之前,能得到瑛姑的饶恕,饶恕他当初一掌打死其子的罪孽,瑛姑不见。杨过以高深内功逼出了瑛姑又答应了瑛姑的条件,带着郭襄去邀来了周伯通。周伯通和玻姑二人饶恕了裘千仞,裘千仞也就安心地死去了。

     

    佛教是讲究“六道轮回”的,如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就只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中轮回。生死相续,永无止休。按一般的说法,一个人一生中的善恶将决定他来生轮回到哪一道。如果有了觉悟,有了善心,进行了忏悔,一心皈依佛门,多行善事,就可能抵消以前的恶行。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从佛教的说法来看,忏悔的人并不需要去找到被“屠刀”所伤的人或他们的亲属,去求得他们宽恕。

     

    人物评价

    从一灯处理瑛姑、慈恩(裘千仞)等人的事情即可得知,一灯慈悲有余,但智慧太逊。瑛姑丧子之事,平心而言,其罪恶并无大到要让自己去给瑛姑挨一刀,就算结束了他的性命,难道就能抚平瑛姑心中的伤痕吗?瑛姑心中所需要的是爱抑或仇恨?因此,牺牲自己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如果真想要弥补些什么,应该马上去寻访周伯通,用爱来化解瑛姑心中的仇怨才是。

     

    在渡化慈恩的时候,又犯了更为严重的错误,竟然认为自己打不还手就能遏止慈恩的心魔,到后来还是得杨过出手,事情才得以平息。渡化不能只一味地菩萨低眉,偶尔也该随机教化,甚至不惜以怒目金刚的形象示现;就好比一味地施行“爱的教育”,却让子女日后无法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下去。

     

    总之,不管做什么事,如果不用理性智慧去观照,只是让自己自讨苦吃、徒然受罪而已。不过,书中这个出家人的角色主要是在传达“宽恕之道”,本文如此批评,仅是站在修行者的角度,相较于其他自行其是的人物,一灯大师的品行仍是高明太多。

     

     

     

     

    乐趣网 射雕传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sdz/

    乐趣网 网页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射雕传


    上一篇:段天德  
    下一篇:黑风双煞

    射雕传的出现是武侠类网页游戏的里程碑,射雕英雄传为主线的玩法非常新颖,射雕传游戏的推出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射雕传官网推荐非常值得一玩.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乐趣网 乐趣网网页游戏 卧龙吟 葵花宝典 梦回江湖 女巫之刃 木叶传说 斩龙传奇 龙破九天 百战天下 武易 神曲 傲世天地 斗破苍穹 神仙道
    All Rights Reserved 乐趣网 射雕传 版权所有 浙B2-20080176号 浙网文【2011】0471-051号